腦血管病受檢者容易產生的三個誤區(qū)
發(fā)布日期:2021-10-29
腦血管疾病離我們很近,但腦血管疾病知識,卻離我們很遠。網上關于腦血管疾病的說法眾說紛紜,難免導致一些受檢者對該疾病產生一些誤區(qū),比如以下這三個。
誤區(qū)一:檢查腦血管疾病,一定要做血管造影(DSA)。
一些受檢者在網上查找資料,發(fā)現DSA是檢驗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。于是,來到醫(yī)院,要求做DSA。DSA確實是檢驗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,但是并不意味著每個人檢查腦血管疾病都要做DSA,而且DSA屬于有創(chuàng)檢查,費用高,一般情況下醫(yī)生會讓受檢者做磁共振、CTA、TCD等檢查,這些檢查無創(chuàng)、費用低,可以很好地查出腦血管疾病。因此,想看腦部是否病變,可以磁共振、CT、CTA、TCD等檢查,不需要做DSA。
誤區(qū)二:中藥比西藥副作用小
許多人看見西藥說明書上,不良反應一大堆;而中藥說明書上,不良反應很少或者不明確,會誤以為中藥的副作用小,更安全。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。西藥的不良反應多,是因為西藥在上市之前有過大量的實驗。經過多方檢驗,得出來的試驗結論比較多,表現在說明書上就是不良反應等內容比較,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副作用都會出現,有些副作用只出現在少數人身上。在醫(yī)生科學指導下服用西藥可以篩查疾病,降低藥物的副作用。
很多中藥說明書上,副作用少或者不明確并不代表藥物的不良反應少,只是中藥的臨床試驗少。如果盲目的服用中藥,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。
對于高血壓、高血脂等需要長期吃藥的疾病,建議受檢者服用西藥。因為西藥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,藥理作用和毒副作用都比較明確, 更有利于血壓血脂的控制。
誤區(qū)三:能吃藥盡量不手術
受傳統(tǒng)觀念影響,一些人認為手術見血,不吉利,內心拒絕手術。其實,吃藥還是手術,和受檢者的病情有關系,如果吃藥不能解決問題,手術也是一種很好的篩查方案。比如,一些頸動脈狹窄的受檢者雖然狹窄程度低于70%,但是癥狀頻繁出現,吃藥無法控制病情,對于這樣的受檢者建議手術篩查。通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,可以取出受檢者頸部的斑塊,緩解受檢者的臨床癥狀,降低受檢者腦卒中的風險,提高受檢者的生活質量。
受水平的影響,受檢者分辨網上醫(yī)療知識真假的能力有限,建議受檢者出現癥狀表現,需要篩查時,去醫(yī)院接受醫(yī)生的指導,做適合的的檢查項目。TCD檢查能夠發(fā)現受檢者腦血流方面的異常。南京科進生產的KJ-2V7M型號TCD儀,采用智能算法對超聲回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,使腦血流篩查更加靈敏,頻譜圖像顯示更清晰,檢查效率顯著提升。